作者:杏林居士
序
火焰山
《西游记》里有一段经典桥段:唐僧师徒走到火焰山,热浪滔天,寸草不生。孙悟空打听得知,要想灭火,必须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。于是跑去借,结果铁扇公主冷笑一声:“你把我儿子红孩儿害成那样,还好意思来借扇子?”
孙悟空立马端出正义牌:“我们是取经人,这是普渡众生的大事,夫人你不能以私害公啊!”
这段戏搁小时候就是热闹打斗,搁今天再看,它像极了某种熟悉的桥段——我自认做的是正义事业,你就得为我让路、借东西、牺牲私人利益。
问题来了:你取经关人家什么事?你说你有理,但你有没有想过别人凭什么要配合你?
别笑,咱们今天就从这个“借芭蕉扇”的桥段,聊一聊现实生活中一种非常典型的现象:道德挟持型公共诉求。
1
你得牺牲
公益
唐僧觉得取经是为了天下苍生,这点没错。但这事儿是他们自己定的路线,走的是他们选的任务。他们信佛,他们想修行,他们有“使命感”,那是他们的选择。
铁扇公主作为一个路过的妖界女企业家,她的人生愿景可能是“养好孩子、不跟猴子讲话”。
她有她的日子,你有你的道路,凭什么你说你是在“救苦救难”,她就得配合你灭火?
更关键的是——火焰山是她放的吗?不是。非但不是,还是你猴子当年自己闯的祸。
你要过,她又不是拦你。扇子是她的,家产是她的,你非要拿“我有取经任务”来要求她让步,本质上就是“我觉得我重要,所以你得牺牲”。
这种逻辑,不陌生。今天随便举几个例子就能对上:
你做环保项目,觉得自己在拯救地球,于是要求农民让地、不种田、不放水,说“这是为了子孙后代”;
你做公益扶贫,要求人家免费配合访谈、让出场地,说“我们在帮你脱贫”;
甚至还有自媒体拍纪录片,跑进人家村里不给打招呼,拍个孩子吃饭就能发视频赚几十万,说“我们是传播乡村文化”。
你以为你是普渡众生,其实在人眼里你就是个“唐僧+孙悟空组合”,理想主义上头,还没礼貌。
2
天命所归?
不关我的事
我们回头看看铁扇公主拒绝借扇子的逻辑,是否站得住脚。
当然站得住。
第一,这是她的私有财产,法律意义上你无权强行索取。就像你家有一口井,你要不要借水给邻居,是你说了算,哪怕邻居说“我家着火了”。
第二,从情理上讲,孙悟空打了她儿子,把红孩儿收了法宝葫芦里,还打上门来借扇子,一点歉意都没有,情绪操作都懒得搞,谁受得了?
第三,她根本不认同你这趟取经是啥高尚的事。你觉得你是“天命所归”,人家可能觉得你不过就是几个得罪了天庭的小团队,上天派来的临时工,不值一提。
所以她不借,不是耍性子,是看清了本质——你这趟“公共事务”,根本不关我的事。
3
站在强者一边
反应路径
那为什么这事最后成了呢?
说白了,不是靠的道理,而是靠拳头。
孙悟空变成牛魔王,骗得扇子一次,失败。接着打起来,搞了一整轮大闹。最后怎么灭火?
不是靠说服,而是靠强抢,靠打服牛魔王,靠观音和玉帝的支持。
这不叫“正义胜利”,这叫你打得过、你后台硬,你才有资格代表“真理”。
现实里你也见过这样的剧本:有人搞公益搞到最后,政府站队了,平台配合了,媒体跟进了,然后就可以“依法”清场、腾退、征用……
前期你说的再多是道理,其实你只是站在强者一边而已。
所以我们得问一句:如果唐僧不是“取经人”,而是“私自穿越边境的和尚”,孙悟空不是“大圣”,而是“无业游民”,这时候他们去敲门要扇子灭火,你觉得铁扇公主会是怎么反应?——报警。
这才是正常人类社会的反应路径。
4
先别急着道德绑架
道德挟持
说到底,很多所谓“公共使命”打着一张大旗,干的却是要别人配合自己道德框架的事。你说你是为众生、为社会、为未来,但你的前提是:别人要认同你的道德叙事。如果人家压根不信佛、不信取经、不认你这趟路的意义,那你这场话语,就是白喊。
你不能以“我心里很神圣”当成通行证。更不能以“我觉得很重要”,就要求别人牺牲他们的合法权益。
这叫道德挟持。
所以啊,如果你真想过火焰山,先别急着道德绑架。你可以谈判、协商、给租金、说补偿,甚至把任务清单拿出来给铁扇公主审一审。
铁扇公主没错。唐僧也没错。错的是,一方太把自己的目标当成普世价值,一方太懒得设法让别人参与。
END
图片 / 来源于网络
文字 / 杏林居士
微信/ dongzhu1968
阅读原文